謝謝在instagram和我分享自身焦慮的朋友,謝謝你/妳的信任。
所有的答案我全都不會在任何場合公開,只會深深的放在心裡(或許多少會成為當天在專場時表現更好的養分)。我知道每個時候,誰都一定會有憂愁、焦慮和寂寞,而「看起來或表現越開朗的人其實越渴望隱藏另一面」的說法早已流傳,但我感覺這或多或少只是想要說服自己「我才沒那麼糟」的說法。
那天在好樂團的歌曲中看到有網友留言,說他女友尋短之前的日子是表現開朗的,他以為他成功陪伴她走出憂鬱症了,其實是女孩在男孩面前,更渴望自己要開朗而壓抑自己了。
那篇留言確實可能有些邏輯上的謬誤。比如女孩的離去不一定和展現開朗有直接關係,比如可能還有其他更多和男孩無關的因素。但自從看了留言之後,放眼都市裡的人,那些走來走去的男男女女,我突然覺得好虛假,好迷茫。
誰不隱藏自己?
在可以的時候,我們都有好好面對平常不愛展現的自己嗎?
我們都知道自己今天對誰產生了期望和原型的投射嗎?
如果有時間,我也好想要好好的讀些書,關於焦慮的理論,關於相關情緒帶給人與社會的功能性。但每天時間就那麼多,專場也剩沒幾天,時間需要花在練鼓上,花在宣傳上,花在場地上,花在編曲上,花在其他生活瑣事和各種牽絆上。
如今突然對於「跨領域」這件事,感到很遙遠又好不容易。
謝謝你與我分享你的焦慮。我們其實不堅強;我們其實堅強。
黃柏韶 x 林泓宇《焦慮自助會》 創作專場
樂悠悠之口
3/22(五)19:30入場;20:00開始
購票連結如個人ig頁面中。不管和我分享焦慮的朋友當天會不會來,願我們都能留點溫柔,擁抱自己。
noi_onstage
photo by Gooday studio